基礎的見行二品法類
增上的見行二品法類
大乘修心法類
實修法類
趣入聞思修見品法類的重要性
當知,所謂見品,是指智慧法類或智慧分的法義,這也是累積智慧資糧的方便。修學智慧分的法義是頗為需要的,為什麼呢?因為一切佛法都集攝在廣大行道次第和深觀見道次第;凡是大乘,必然皆由發心攝持而修,也必然皆由般若攝持而修,如是才能轉為成佛之因;凡此都與修學智慧分的法義息息相關的。
這也就是說,證得佛智,唯一必須依於正確圓滿的加行之因緣而得;假如不具正確因緣,或者並不具圓滿因緣,則必難成就,故須修學廣增智慧之道。
若就總的佛法意趣而言,總的佛法意趣在於能斷除煩惱,出生智慧,依此而究竟離苦得樂。同時,佛法的善心也是與智慧有關的,具足智慧的善心,才能易於轉成清淨,無量廣增。
總而言之,苦樂在自己手中,皆是依緣而起的,自己必須去造作正確圓滿的因緣;當了知我們極需的智慧光明並非常法,非無因生,也非自然而生,必由精勤造作而生,也因為如此,所以必須致力於生起與增長智慧的方便,善為趣入聞思修見品的法類。
趣入聞思修行品法類的重要性
當知,所謂行品,是指方便法類或方便分的法義,這也是累積福德資糧的方便。修學方便分的法義是頗為需要的,為什麼呢?因為一切苦樂,皆是觀待心的觀點與心的思惟模式;譬如樹根為藥,枝葉即成為藥;樹根為毒,枝葉即成為毒。如是,善良的動機,決定了一切業因緣果。
善心是眾所共許的,因為提到空性義,世間或許還有爭論或疑惑;然而提到利他心、大悲心,誰不歡喜呢?必是無所爭論的。
事實上,具足善心,必是先行直接利益自己的,因為由具善心而得善果;再者,我們的智力要能成為正道,要能獲得利益,也是必由善心攝持的;凡此,皆源自於修學方便分的法義而有。
取要言之,苦樂在自己手中,皆是依緣而起的,自己必須去造作正確圓滿的離苦得樂的因緣,所以必須致力於生起與增長善心的方便,善為趣入聞思修行品的法類。
京ICP備11002668号 京公安網備110114002042号 技術支持:泛雲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