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頁

  • 師長介紹

  • 妙音集

  • 課程下載

  • 課程法訊

  • 基礎的見行二品法類

  • 增上的見行二品法類

  • 大乘修心法類

  • 實修法類

当前位置:首页 > 課程下載

  • 图片0

    • 《四諦建立》淺釋

    • 《入菩薩行論》淺釋

    • 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淺釋

    • 《安樂道論》講記

    • 《現觀莊嚴論》釋-明義釋

    • 《現觀莊嚴論綱要--八事七十義講記》

    • 《中觀之鑰》講記

    • 《菩提道次第廣論·奢摩他章》淺釋

    • 《菩提道次第略論-勝觀章》淺釋

    • 《入中論善顯密意疏》淺釋

    • 《現觀莊嚴論》釋--顯明佛母義之燈略疏

    • 《修心日光論》講記

    • 《修心小品一百則》

    • 臨睡與臨醒那一念

    • 皈依發心偈

    • 施樂受苦略修法

    • 三十五佛懺悔文

    • 菩提道次第祈請文

    • 極樂發願文淺釋

    • 憶念阿彌陀佛相應法

    • 觀修七支供養的提示

    • 菩提道次第廣論觀修集要

    • 《宗義寶鬘》淺釋

    • 應成派地道建立講記

    • 大乘菩提心法

    • 《三十七佛子行》講記

    • 《對境轉念修心文集》

    • 利器之輪

    基礎的見行二品法類

    增上的見行二品法類

    大乘修心法類

    實修法類

      趣入聞思修見品法類的重要性

      當知,所謂見品,是指智慧法類或智慧分的法義,這也是累積智慧資糧的方便。修學智慧分的法義是頗為需要的,為什麼呢?因為一切佛法都集攝在廣大行道次第和深觀見道次第;凡是大乘,必然皆由發心攝持而修,也必然皆由般若攝持而修,如是才能轉為成佛之因;凡此都與修學智慧分的法義息息相關的。

      這也就是說,證得佛智,唯一必須依於正確圓滿的加行之因緣而得;假如不具正確因緣,或者並不具圓滿因緣,則必難成就,故須修學廣增智慧之道。

      若就總的佛法意趣而言,總的佛法意趣在於能斷除煩惱,出生智慧,依此而究竟離苦得樂。同時,佛法的善心也是與智慧有關的,具足智慧的善心,才能易於轉成清淨,無量廣增。

      總而言之,苦樂在自己手中,皆是依緣而起的,自己必須去造作正確圓滿的因緣;當了知我們極需的智慧光明並非常法,非無因生,也非自然而生,必由精勤造作而生,也因為如此,所以必須致力於生起與增長智慧的方便,善為趣入聞思修見品的法類。


      趣入聞思修行品法類的重要性

      當知,所謂行品,是指方便法類或方便分的法義,這也是累積福德資糧的方便。修學方便分的法義是頗為需要的,為什麼呢?因為一切苦樂,皆是觀待心的觀點與心的思惟模式;譬如樹根為藥,枝葉即成為藥;樹根為毒,枝葉即成為毒。如是,善良的動機,決定了一切業因緣果。

      善心是眾所共許的,因為提到空性義,世間或許還有爭論或疑惑;然而提到利他心、大悲心,誰不歡喜呢?必是無所爭論的。

      事實上,具足善心,必是先行直接利益自己的,因為由具善心而得善果;再者,我們的智力要能成為正道,要能獲得利益,也是必由善心攝持的;凡此,皆源自於修學方便分的法義而有。

      取要言之,苦樂在自己手中,皆是依緣而起的,自己必須去造作正確圓滿的離苦得樂的因緣,所以必須致力於生起與增長善心的方便,善為趣入聞思修行品的法類。


    京ICP備11002668号   京公安網備110114002042号 技術支持:泛雲科技